扶贫开发工作典型经验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1-03-31 字体: [大] [中] [小]

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我们利用到单位收取的劳动就业保障金,以有偿或无偿的形式,对贫困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给予扶持。针对残疾人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从事的、有助于直接解决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小手工业和开办服务业等扶贫项目,使他们的投资能在短时间内发挥效益,加快脱贫进程,一年多来,先后对三江、福和、正果、小楼、中新、镇龙、宁西、派潭、新塘等9个镇,23户残疾人进行小额贷款共10多万元。扶持残疾人发展饲养公猪、肉猪、肉鸡、水鱼、蝎子,种植荔枝、龙眼、台湾石榴和开办各种个体服务业10多个项目。根据扶持对象和项目不同,贷款资金每户从1000元到1.5万元。另外,我们还对一些无能力发展项目,但生活又困难的残疾人,通过镇、村安排土地,家人协助管理,市残联每人无偿提供20棵优质荔枝果苗,力保果树收成后,永远属残疾人所有,以保障残疾人日后的一些生活经济来源。去年,我们无偿送去优质荔枝、龙眼、果树种苗3940多棵,190多户,价值6万多元,我们调查了早期贷款的10多户,都有明显的效益。少的每月增加100多元的收入,最多的增收100多元。如小楼镇肢残者赖锦笑,饲养群鸡,1997年因发生禽流感,亏本3万元,负上了沉重的债务,市残联去年5月借给她5000元周转金,购买鸡苗3000只,第一批纯利5000多元,全年饲养鸡群5批,纯利2万多元。在小额贷款中,我们了解到残疾人由于文化、技术、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差,为了保证贷出的款项如期收回并发挥效益。各级残联除了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外,还注意发挥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村委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一是依靠镇、村干部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中碰到的如土地、房屋、种苗、资金调配、技术指导等困难。福和镇双塘村陈水坤,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生活极为贫困,每月向政府领取生活保障金。1998年5月,市残联给予贷款1.5万元,村干部为他们在村边提供了3.5亩土地,种上台湾石榴254棵,荔枝70棵,镇、村干部经常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并为该场调配购买种苗、肥料、农药和生产资料所需要资金,使之能做到当年投资当年收效,去年下半年在果树下间种花生、蔬菜,增加收入2000多元,预计今年每棵石榴能产果12斤,收入6000多元,明年可全部归本。

二是依靠科技致富带头人,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科技致富带头人,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实验场地和各种销售渠道有扶贫助残之心,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为残疾人发展生产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江镇残联,利用岗尾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张访匿,采取赊鸡苗、送技术、配饲料等办法,帮助该镇8户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发展养鸡业。如该村蔡群,综合残疾,三年前家庭仍处于贫困状况,张访匿为扶持她家发展养鸡业,赊鸡苗、饲料,技术上做到有求必应使她家的饲养群鸡能力不断提高,每批饲养量达到4000只,年养1.2万只,纯利2万多元,,实现脱贫解困。

三是依靠残疾人家属、亲属引导残疾人自强自立。家属、亲属是残疾人生活来源的主要依靠者,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直接引导、鼓励残疾人自卑情绪和身体障碍的影响,不断带动、扶助残疾人参加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如三江镇岗尾村邹桥新,肢残, 父亲邹日球在张访匿的扶持下发展养鸡业,邹桥新高中毕业后在父亲的引导下,立志与父亲一起饲养肉鸡,年纯收入达到4万多元,实现脱贫致富。

2、 做好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从技术帮助残疾人掌握谋生本领。

做好职业技术培训工作,让残疾人掌握谋生本领,增加自身“造血”功能,为自强自立,参加劳动就业创造条件解决生活出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我们采取自己办学和送外代培相结合的办法,拓展办学渠道。两年多来,先后组织325人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其中自己开办的种、养技术培训班8期,281人参加学习。送外代培的34人,学习内容有电脑基础知识、盲人按摩、家电维修、摩托车修理、理发和果树栽培等专业知识,通过培训后,大多数残疾人能在原岗位稳定就业,有10多名待业的残疾人参加就业或自己开业。中新镇陈善好,双目失明,我们送他到广州市残疾人培训中心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后,市残联借给他2000元,开办了盲人按摩所,解决了就业问题对于农村广大残疾人,各镇政府、积极动员镇、村干部,村民和残疾人家庭成员,采取跟班劳动,口头咨询、实地操作、面授指导等多种形式,使残疾人能随时随地参加学习,学以致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宁西镇冯村聋人冯直文,与家人一起研究种瓜种菜技术,每年种冬瓜和蔬菜收入一万元。

3、 落实优惠措施,从政策上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市政府转发了市残联《关于切实解决我市残疾人特困户温饱问题的意见》后,各镇政府、各有关单位,通过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减轻残疾人的一些社会性、公益性的收费负担,解决残疾人就业中经济收入微薄的困难,从而激发残疾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自强自立、自我谋生,走脱贫致富路的决心。我市每年给予残疾人减免工商税收186人,优先发个体经营牌照280人,安排摊位161人,减免农业税586人免收公益金969人,免村提留金895人,免丧失劳动能力和特困残疾人子女学费172人。正果镇水口村上单截肢残疾人李炳巨,因家庭生活困难,夫妇办了离婚手续,经市、镇残联的贷款2000元扶持他开办农药店,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后,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夫妻破镜重圆。

4、 扶持与救济相结合,帮助残疾人渡过生活困境。

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生活支柱十分脆弱,若遇上病疾和自然灾害,就会变成贫困。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各种保障措施,临时救济,摆脱贫困,目前我市已把582户,619人未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残疾人特困户纳入保障范围每月领取生活救济金。180多户在保障线内的一级重度残疾人,每月增加100元的补助费。有142名单寡孤独、年老体弱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列入五保户。逢年过节或有特殊困难,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民政和残联等到单位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救济和慰问贫困残疾人661人,慰问金10.98万元;春夏荒救济424户,4.46万元;寒衣救济521户,御寒物件1199件;用于各种补助1321人次,补助金30.7万元,医疗补助300人,补助费8.5万元;维修住房91户,429万元,及时帮助贫困残疾人渡过各种难关。

三、 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扶残解困活动。

社会各界是扶残助残活动中的一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我们注意发挥他们在扶残解困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各级政府积极发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发扬扶贫解困的新作尚,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近两年来,全市各镇村组织富裕户帮残的有182户,干部群众帮残的718人,学校师生助残扶残4253人,其中志愿者助残248户,红领巾助残245户。每逢双月服务日都分别为残疾人钟铁行、姚月娥送去慰问金300元,正果镇委镇政府发动镇、村干部为68户开展一帮一扶助活动,宁西镇在“千干扶千户”中扶助17户残困户,使我市助残脱贫活动开展得更扎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