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就业!公益助残项目助力残障者在病床上就业

信息来源:深圳晚报 时间:2022-02-17 字体: [大] [中] [小]

  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病床上,来自广西凤山县的肢体残障患者张宁波已经接受了一次肢体矫正手术,过段时间接受第二次手术帮助她的左腿伸直更好地站起来。

  张宁波是“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项目的受益人之一。童年的一次跌倒受伤,伤口过敏感染致使她左腿无法正常走路。202111月,她来到深圳市残联主办的畸形筛查义诊活动现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医生的面诊。当听到医生告诉左腿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恢复时,她控制不住流下满含激动的眼泪。经过一个月的手术治疗,她的腿部已经比受伤之前好了许多。“大概还有半年的时间,我的腿就可以和普通人一样能够站立。”张宁波说道。

结束第一次手术后的张宁波,正在用“雨燕中心”提供的电脑学习就业技能。‍

  公益助残项目已为270余人进行矫形治疗

  “重塑未来”公益项目基金于202112月正式启动,由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和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肢体矫形外科共同发起。项目旨在探索残肢患者治疗、培训、再就业的保障体系,帮助残障者适应社会,促进残障者的自身发展。在公益项目中,肢体障碍者通过面诊筛查可做矫形手术,有劳动能力者会优先列为资助对象。

潘琦正在为残障人士进行肢体检查

  “重塑未来”公益项目自启动以来,先后为3000多名肢体障碍者进行义诊筛查,为270位受助患者进行矫正治疗。其中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累计为11名患者完成矫形手术,这些接受肢体矫形手术的患者大多来自龙华区对口帮扶地区——广西凤山县、巴马县和河源紫金县等地,治疗费用个人支出部分,由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全额资助。此外,在“重塑未来”项目基金成立前期,公益项目活动已经带出了深圳,走向全国各地需要帮扶的困难肢体障碍者。在海南、云南等地区先后开展肢体重建医疗筛查830余人,其中广西8名肢残患者、云南15名患者完成手术,在海南儋州筛查96人,10位患者术后经过观察、康复锻炼,目前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帮助肢体残障者在病床上学手艺

  据了解,做完肢体矫形手术后,患者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或者衔接做下一台手术,整个治疗过程短则20多天,长则两三个月时间。

  “在术后康复期间,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莹莹介绍道:“我们中心将培训和就业岗位带到医院,解决困难残障者的就业难题,我们提供电脑到病房,有专业的老师线上一对一开展培训,不定期到院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就可以实现能力提升帮助他们就业。”

  为支持肢体矫形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医院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作为培训室。目前开展的技能培训包括苏绣、大数据测试等,苏绣主要面向心灵手巧的妇女,培训合格后,由“雨燕”对接企业派发订单,在医院或者家中就能完成手绣订单。大数据测试要求有一定的互联网知识基础,学成后对接岗位资源,通过一台电脑就能上岗就业。

  “目前在深圳已联系好1000个岗位,其中有家互联网公司提供了50个测试岗位。”张莹莹说,他们参加完培训,部分残障者直接带着电脑在医院病床上上岗;有的出院后直接到企业上班,上班时可能还戴着矫形器械;也有的把技能带回老家,居家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残障朋友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能承担起家庭生活开支。

  向昌谋是广西河池凤山县中亭乡六马村人。他的左胳膊变形弯曲,伸不直,使不上劲。20211217日,向昌谋来到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接受治疗,历时5小时完成手和脚的矫正手术。“我这只手以前都不能动,弯曲的很厉害,现在都可以用力了。”向昌谋很高兴,虽然左手还固定着器械吊着绷带,但他还是努力动了动手指,展示自己的变化。“真的非常感激莹莹老师和潘医生,认识他们让我感觉自己获得了新生,拥有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现在,向昌谋是龙华区残联在凤山开展“互联网+居家就业技能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学成后将成为云客服,居家线上工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