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金影奖系列专访 | 最佳导演徐胜:来自星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和理解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21-01-28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第六届“南粤金影奖”广东公益微电影大赛获奖名单公布,其中,一部讲述了一个孤独症女孩成长经历故事的微电影,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微电影奖。据介绍,《来自星星的孩子》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微电影,同时该片也由故事原型本人亲自演绎。

  孤独症,又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发病原因主要为先天性因素,但往往在婴幼儿期因为行为异常、语言发育迟缓才引起家长重视,最终到医院作出诊断。一般孤独症的孩子也被称作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来自星星的孩子》影片的主人公卢诗雅3岁就被诊断出孤独症,父母得知噩耗后,从最初的绝望茫然,再到慢慢接受事实,最终决定守护“星星的孩子”,他们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煎熬。为了鼓励更多来自星星的孩子,导演徐胜决定,把他们的故事拍成一部微电影。

  《来自星星的孩子》拍摄花絮

  妈妈为了陪伴孩子辞去高管的工作

  初次认识和了解卢诗雅的故事,是在一个艺术培训班,妈妈陪着卢诗雅去上课,闲时徐胜就与诗雅妈妈聊了两句,越了解就越被她们所打动。徐胜说,每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都需要来自家庭无微不至的关爱和陪伴。卢诗雅妈妈没有觉得诗雅是一个负担,反而付出了很多的爱。“我希望把这种爱传递下去。”

  孤独症的康复是第一难题,然而孤独症的后续看护、教育,成年后的就业、生存才是更大的难题。为了照顾卢诗雅,妈妈辞去了公司高管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诗雅的培养和教育中去。

  卢诗雅在语言开发、文字认识、社交、理解、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妈妈带着她四处奔走、求学。在妈妈的谆谆诱导和社会大家庭的帮助下,她学会了刺绣、绘画、书法等,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还多次获奖。在生活中,卢诗雅学会了自理,不仅能够买菜,干一些如洗碗、倒垃圾等简单的家务活,还掌握了必备的生活技能。

  据了解,目前,全国大概有一千多万名孤独症孩子,成千上万的家庭因孤独症孩子而困扰,身处绝望的境地。患者家长对孤独症的了解极少甚至从未接触过,也不知道如何教育以及与他们的孩子相处。而诗雅妈妈放下了一切来培养诗雅,既让她得到了充分关爱,也让她更茁壮成长。

  卢诗雅与妈妈手牵手

  孤独症的孩子需要给足信任和爱

  在拍摄这部微电影前,徐胜有过10年的特殊教育经验。因此在面对残障人士时,徐胜有更多的耐心和同理心。从要组建团队拍摄《来自星星的孩子》开始,徐胜就加大了对孤独症孩子的观察和研究力度。

  越是了解这个群体,徐胜就越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引起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因此在引导卢诗雅和妈妈出演电影时,徐胜尽量与她们打成一片,让她们发自内心地本色出演,让她们把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出来。

  徐胜原本担心跟卢诗雅会有沟通和交流上的障碍,没想到拍摄过程却意外地沟通顺畅、合作愉快。徐胜发现,孤独症的孩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亲密接触。给足对方信任感和爱,是徐胜在和卢诗雅相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与孤独症孩子交流最为重要的两个条件。

  在两个多月的拍摄时间里,徐胜还看到了卢诗雅和妈妈互喂食物、互相抢东西吃,像朋友一样相处,这些种种的细节都让徐胜感慨:“这就是爱。”

  卢诗雅与妈妈互喂食物

  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找到更适合融入的环境

  从卢诗雅的家庭中,徐胜总结道,一个家庭在帮助星星的孩子的同时,也在帮助这个家庭本身。孤独症的不可自愈性,决定了行为干预和康复训练不可替代。对卢诗雅来说,妈妈既是陪练者,也是教练,在帮助卢诗雅培养各种生存技能的同时,也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通常来说,孤独症的孩子有艺术方面的天赋,模仿能力也更强,但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为了让他们这种特性在某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加强引导,并将他们的特性转化成“创造力”。卢诗雅喜欢画画,她妈妈从画画开始培养她的专注力,慢慢地增加写字、书法和刺绣等其他方面的培养,让她更专注地投入其中。

  在与卢诗雅接触的过程中,徐胜也发现,她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因此积极地为她推荐加入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特殊青年艺术委员会。据介绍,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特殊青年艺术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年底,现名下有34名委员。

  自今年9月份“汇聚特殊青年作品,展现别样艺术情怀——2020年广东省特殊青年美术作品展”在广州图书馆展出以来,特殊青年艺委会受到了很多特殊青年的关注与期待。

  徐胜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像卢诗雅这样来自星星的孩子,同时又拥有绘画技能的孩子,都可以有机会加入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以文化艺术为纽带,进一步融入这个环境和群体。要相信,“星星的孩子也有未来”!

  卢诗雅作品《暗香清幽》

  社会需要更多的关爱给予残疾人

  现在,徐胜任职于广州市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有供残障人士举办各种活动的文化交流室、舞蹈排练及报告厅等,为残疾人文化的国际交流提供了现代化无障碍的场所,促进了残疾人的国际文化交流。

  在这个平台工作期间,徐胜结识了更多残障人士,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她也深刻地意识到,社会需要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物质上的鼓励是暂时的,精神上的鼓舞是永恒的。”徐胜说,因此她也更愿意为残疾人搭建桥梁,不断在精神上鼓舞他们,让他们更多地展示自己。

  对于推动共建文化、营造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徐胜有自己的规划——联动业内的专业艺术家,带动在艺术领域有兴趣、有天赋的残疾人创作,并通过展览和媒体进行对外宣传,让更多人注意到残疾人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引领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让残疾人艺术爱好者共享社会发展文化成果,并在专业的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