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医生、老师、网格员、审核员、培训师、艺术家……
如果你只听到他们的工作故事,会赞叹这是各岗位上的能人巧匠!
而当你得知他们还是一群残障人士时,你更会感受到生命与精神的力量!!!
5月16日,新鲜出炉的2019深圳“十佳残疾人岗位能手”带你认识身边的榜样!
莲塘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沈建平: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工作更有人情味
肢体类型残疾人沈建平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接力深圳站最后一棒火炬手,也是深圳市唯一荣膺中国残联、广东省残联、深圳市残工委、深圳市残联、罗湖区残联授予“优秀专职委员”五连冠称号残疾人。
图为沈建平
沈建平曾是《广东煤炭报》《深圳法制报》的记者,2004年成为罗湖莲塘街道莲塘社区残协专职委员,他注重开展个性化服务,工作切合实际富人情味。得知莲塘残协有一名智力残疾小朋友在莲南小学上学,便促成残协与学校以书面形式签订“红领巾助残”协议,营造校园助残氛围。
2008年被社区居民直选为莲塘街道莲塘社区居委会主任后,他联合鹏兴、广岭、西岭、莲花、长岭、畔山、仙湖、坳下居委会签订《九个居委会共建助残工作》协议书,让社区成为为残疾人直接提供服务的平台,并将“送服务上门”作为工作方式。
宝安区中医院医生陈柏书:总是提前半小时上班为病患诊治,从未准时下班
陈柏书身患小儿麻痹症,但却勤学自律,从小山村考入省城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宝安中医院医生。
在他的心中,为病人及同事付出越多,自己收获的快乐才越多。于是,当医院或科室因医疗应急情况需要医生加班时,他总是第一个申请加班;当科室安排医生外出义诊时,他总是第一个参加义诊。
图为陈柏书
他行走并不方便,为了能有充足时间为病人提供咨询和诊治,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提前半小时来到诊室,利用早到的时间为病友排忧解难,却从未在正常时间下班,不断加号诊治。每当病人感谢他,他总是笑着说:“你们生病不舒服,不能耽误,来一趟医院不容易。”
工作四年,他从住院医师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发表学术论文13篇、科普论文近300篇,先后到企业、工厂及社区进行科普讲座40余次,无论是临床业务能力、行政管理能力还是学术素养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坪山高级中学高中部教师姜建刚:在教育热土感受人生使命感
尽管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后遗症,左腿肌肉萎缩,但坪山高级中学高中部教师姜建刚从教30年来,始终寓教于乐、勤恳教学,毫不松弛地站在教育一线,多次荣获“最受欢迎骨干教师”“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图为姜建刚
2018年,听闻陆河县山区学校英语教学资源稀缺,在坪山区教育局提出邀请优秀教师支教的消息后,姜建刚克服身体不便的困难,主动报名参加支教。针对班级存在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补齐学生英语短板。仅半年多时间,所教班级学生就从对英语没兴趣甚至放弃,到逐渐喜欢英语,再到成绩稳步提升,获得帮扶地区陆河中学师生一致好评,他在这片热土再次感受到厚重的人生使命感。
雨燕中心项目总监黎智生:从为国争光的冰上运动员到残友“守护者”
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黎智生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无法直立行走。2014年,黎智生来到深圳,机缘巧合之下入选了广东省轮椅冰壶队,担任四垒兼指挥。2015年,他带领广东省队参加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取得全国亚军,也是广东省冰雪项目首次获奖。接着,他又入选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2017年世锦赛,获得了世界亚军。
图为黎智生
退役之后,黎智生加入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创业和心理咨询等服务。他兢兢业业,通过沙盘、茶话会、团队沙龙、心理讲座、个案咨询等多元方式为残障人士及其家属排忧解难,受益人达300人次。
同时,他依旧专注于体育事业,为龙华区残疾人开展门球、乒乓球、飞镖训练,既为深圳市、广东省输送体育人才,也带动更多残障者走出家门,在运动中康复、交友,体验运动的乐趣。
龙华区民治街道民侨社区网格员李献红:多次见义勇为,曾挽救过13人生命
龙华区民治街道民侨社区网格员李献红全身虽夹带着八块钢板、左眼缺失,但却多次见义勇为,13次负伤,挽救过13个人的生命。
图为李献红
网格员每天上班要挨家挨户走访,要房屋结构、住户情况了如指掌,李献红就在日复一日的走访中,走进邻里街坊心里。遇见住户慌着上班忘记拔钥匙或锁门,李献红会及时通告住户,让管理处保安关注;了解到小区住着一个独自抚养儿子的三级精神病人,他有空就去看望,教孩子识字;看到失忆老人,他总是帮老人找到回家的路。居民都把李献红当成警察,给予高度信任。
而他也确实像警察,许多可疑住户和小偷,都被李献红的火眼金睛发现过。工作多年,他曾抓获抢劫犯罪嫌疑人21人,抓获小偷数10人,提供线索数百条,协助派出所破获大要案数10宗,冲过火场救人2次,救助老人和迷失儿童数十人。
麦秆画传承人聂亚平:“艺术给我第二次生命,我愿意用生命回馈艺术”
尽管身体肢体一级残障,行动受限,但聂亚平在父亲的感染下,深受家庭传承熏陶,成为聂氏麦杆画第六代传承人,且技艺精湛,将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摸索出新时代的文化风格。
图为聂亚平
麦秆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出生于传统艺术家庭的聂亚平曾一度因为自身状况感到难堪,但看到父亲总是挺着腰板,坐在书桌前,忘我地画图、设计、写字、沾画,聂亚平的心渐渐坦荡、乐观起来。
在经过艰难练习后,她探索出更多的艺术风格,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轮椅上征战四方,去全国各地进行艺术交流,用无数个日夜和灵巧的双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做出了一件件让人惊叹的传统艺术作品。
盐田盐康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残协专员秦洪志:“工作中的我常常忘记自己是残疾人”
“在正常的人群中让我找到了自信和自我。”秦洪志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
图为秦洪志
因自身残疾感同身受,秦洪志很想成为一名服务残疾人群的工作者。通过考试,他成为盐田区盐康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残协专职委员,负责全区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于是,全区有机动轮椅车的残疾人都有了秦洪志的电话,每当车有问题时,打给秦洪志,总会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如今,秦洪志身上又增加了文体工作,负责盐康残疾人门球队、飞镖队、乐队的日常管理。而他自己也刻苦训练,率先成为门球队主力,成为球队领队兼教练。在他的带领下,盐康残疾人门球队取得了多项好成绩,队员们找到了自信,甚至能同健全人同场竞技。他带领的飞镖队也多次在市区级飞镖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龙岗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教师吴兴莉:“被特殊的孩子们想着,我很满足”
吴兴莉是龙岗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优秀教师,也是一位肢体三级残疾人。
2008年,刚大学毕业的她来到深圳,看着龙岗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并初具规模,自己也迅速成长为一位专业能力过硬的学科带头人。
图为吴兴莉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吴兴莉不用批改作业,却需要帮学生擦鼻涕、穿衣服;没升学负担,却需要时时思考着怎样对孩子才最好的。她日复一日给孩子倾注爱心和耐心,孩子们也渐渐地向她打开了心门。一年开学时,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告诉她,暑假里孩子经常念着吴老师,这让吴兴莉非常感动。
科潮达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余佶璟:残疾员工的“家长,9年培训近3000名残疾人就业”
18岁那年,一场大病突袭了刚刚参加工作的余佶璟,致使她双腿瘫痪。无法接受这一切,她曾痛苦到想自杀。但看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余佶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此后独自来深,重启人生。
图为余佶璟
2011年,余佶璟进入深圳市科潮达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在这个残疾员工占60%以上的企业,她深感责任重大。从绝望中醒来,用爱回报社会。余佶璟用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帮助一个个残疾人,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状态,还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先进的残疾人就业培训模式,9年来培训了近3000名残疾人就业。
顺电采购部审核副经理张能:每年经手几百份合同均未出现差错
在深圳家电零售企业顺电公司提起“大叔”,几乎无人不晓,那时大家对采购部审核副经理张能的昵称。尽管身体肢体三级残障,但这并未成为他前进的阻碍。
图为张能
张能负责合同管理,每天面对繁琐单据和枯燥条款,总是耐心细致,每年经手几百份合同均未出现差错,各类合同录入系统的及时率、准确率保持100%。承担新员工培训,他制定了一套新员工培训体系,设置实用培训课程,手把手指导,将多年积累的流程技巧和工作经验无私传授,被大家尊称为“班主任”。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