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芬:自强自立路上的快乐天使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8-07-25 字体: [大] [中] [小]

  何少芬,女,1981年12月生于韶关市区,出生时因缺氧造成肢体残疾,现为韶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部职员。该同志自2001年从事残疾人工作以来,本着“平凡人做平凡事,努力为残疾人工作”的信念,自强自立,乐观向上,先后在残疾人辅具工作人员、会计、出纳、聋儿测听员、档案整理员和就业指导员等多个岗位历练,干一行,爱一行,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尤其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坚持微笑服务,在省级各项业务培训考评中成绩优秀,获得了省市残联领导、工作人员和残疾人的一致好评,人称残联系统“快乐天使”。

  图为残疾人为何少芬等同志送锦旗,左一为何少芬

  努力钻研业务水平,做好残疾人就业维权工作

  何少芬同志,2014年底服从组织安排,调动到离家较远,交通不便,环境较为简陋的市行政服务中心残联窗口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由于就业部人员较少,上岗后相继承担就业保障金年审工作、职业能力测评工作、就业和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工作、就业推荐和残疾人创业等多项业务,开始了一人多岗的就业工作生涯。

  就业工作是需要具有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力的工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除熟记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虚心学习与用人单位沟通技巧,并勤作笔记外,还积级参加省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班,课堂上认真学习讲师所授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向兄弟市同行请教,吸取经验。在工作中,她主动争取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机会,提高沟通水平,并将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制作为小册子,方便工作。

  在2015年年审期间,何少芬接到残疾人投诉,某尚未年审的用人单位为残疾人发放的月薪,并未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为此,何少芬主动与残疾员工核实基本信息,了解其上年度银行工资发放情况。并通过年审期的契机,向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工作。通过耐心宣讲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明白残疾员工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一切劳动关系都要符合劳动法要求。最终该单位同意为残疾员工每月加薪三百元,较好维护了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2017年,因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造成失业的言语残疾人张某来到窗口求职登记。在面谈中,何少芬了解到张某已购买失业险,根据相关政策,张某可向人社部门申请失业金。对此,何少芬向他进行了政策宣讲工作,主动帮他向人社部门联系,并做好与原用人单位的沟通工作,使张某得到失业金补助。张某深受感动,给何少芬赠送一面“帮残模范”的锦旗。

  提升业务水平,圆满完成业务培训授课工作

  近年来,市残疾人就业工作业务倍增,为扎实提升全市残联系统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市残联每年都要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何少芬主动承担业务培训班授课工作。因是窗口部门,白天工作较多,只能晚上在家制作课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何少芬是先天残疾,人多时常会出现紧张发抖、口吃现象,为克服身体障碍,她努力克服自卑紧张心理,将授课内容编写为演讲稿,在家中录音反复演练。现在,经过努力,其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授课风格,深受学员欢迎,学员业务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因授课工作表现出色,她连续两年担任雇主培训班授课老师,得到在场人员热烈鼓掌支持,对其业务水平和自强不息精神表示赞赏。

  克服自身行动不便困难,深入基层开展工作

  在日常工作需要进行下乡督查走访工作,何少芬并没有因为自身行动不便的原因而退却。2017年为开展就业和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督查工作,何少芬作为督查小组成员,到各县残联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对她的体力是一大挑战,每晚回家后都出现脚肿、膝盖抽筋、腰痛等现象,但她咬牙坚持完成督查任务,一周内走遍全市十个县区,从不向同事诉苦。

  2017年,何少芬负责的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残疾人公益赛项目,参赛选手南雄珠玑镇制作“母子伞”残疾人刘明和仁化黄坑镇种植皇帝柑的残疾人黄锦文,顺利进入总决赛。为使参赛选手有更好的比赛演讲素材,做好宣传工作。与市残联办公室工作人员、“众创杯”指导老师、电视台工作人员一起,到珠玑镇和黄坑镇进行实地采访工作。

  在采访工作中需要行走山路采集拍摄素材,她虽然体力不支,依然坚持随行,做好与各方的沟通工作,拍照留存并记录当时工作内容。她的敬业精神,使参赛选手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将以优异成绩回报残联的支持。最终两位选手在总决赛中获得一银一铜的好成绩,分别得到十万元的创业奖金,实现我市残疾人在众创杯中零的突破。

  图为何少芬在全国残疾人日活动表演

  热心残疾人公益活动,关注残疾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健康

  因自身残疾原因,何少芬特别关注脑瘫儿童以及家长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热心于残疾人公益活动,人称“芬姐姐”。

  在与残障儿童家长交谈中她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康复进度表示焦虑,并对孩子因为康复而无法学习文化知识表示担心,对她的乐观开朗性格表示羡慕。为此她利用自身经历,向家长们分享自身求学和康复经历以及孩童时的心情,让他们明白“康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是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作为家长应尽量避免将负面焦虑情绪来面对孩子们,才能使孩童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为解决残障儿童因康复而无法求学的问题,她主动向残联相关领导汇报建议,由市残联牵头与韶州师范义教部联系,组织师范在校学生利用午休时间对残障儿童进行义务教学。为使残障儿童与义教老师能有更佳的教学效果,主动承担起双方的沟通桥梁作用,每天放弃自身午休时间,与家长沟通每日残障儿童的学习情况;与义教老师沟通在当天教学过程中,学童出现的问题;为使义教老师对残障儿童有更深的了解,邀请家长与残联特教老师,对义教老师进行“残疾儿童心理特点”的专题讲座。深受义教老师欢迎,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自2001年进入残联工作以来,每当有残疾人公益活动如文艺汇演、义卖等活动,都积极参与。每年“助残日”或“残疾人日”文艺活动中,都会出现她的歌声,向社会大众展示残疾人正面形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