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康复师黎晓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6-06-06 字体: [大] [中] [小]

脑瘫儿康复师黎晓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

为脑瘫孩子搭建一个“家”

图为谈起工作,黎晓婷对孩子充满了感情

图为谈起工作,黎晓婷对孩子充满了感情

图为黎晓婷在工作中

图为黎晓婷在工作中

他们四肢健全,却连坐下、站立等基本的姿势都无法做到;他们不是先天听障,却不能清晰地说出一个字……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慢飞天使”——脑瘫儿童,接受康复治疗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近日,记者走进阳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零距离感受脑瘫儿童的守护者——黎晓婷的坚守与幸福。

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在阳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脑瘫康复部,这里每天都有家长背着、抱着或用婴儿车推着脑瘫孩子进进出出,其中不乏已经六七岁的孩子。时针刚刚走过9点,脑瘫康复部治疗室里孩子们的阵阵哭声令人心疼,49岁的康复师黎晓婷与同事正一对一地对脑瘫患儿做推拿等物理治疗,有些患儿刚开始感觉疼痛便会嚎啕大哭。

黎晓婷一手握患儿左下肢,另一只手为患儿腿部做按摩,一个动作反反复复几十次。在将近40分钟后,一个患儿的物理治疗时间结束,黎晓婷的手指头已经隐隐发红。来不及休息,黎晓婷马上又为下一个小朋友提供治疗。“一天下来差不多要为10个小朋友做物理治疗,这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每天下班回到家,黎晓婷都要倒在床上休息好一阵,即使如此,她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当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心中就会暖流涌动。

此前是一名儿科医生的黎晓婷于2012年正式加入脑瘫康复部,她与其他同事一样写档案、备课、上课,同家长沟通交流。作为脑瘫康复部的部长,她肩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下班也要伏在案头钻研科学管理的方法,突破康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时刻心系脑瘫儿童

因为脑瘫儿童的特殊性,很多家长都租住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附近,但还有部分孩子会在康复中心午休。由于部分脑瘫患儿伴有癫痫,怕孩子发病出现意外,黎晓婷中午都会在中心陪伴患儿,把中心当成了第二个家。

当下正值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每天上下班黎晓婷都会早到晚退,检查脑瘫康复部的环境卫生,确保康复环境的安全卫生。出于对孩子们的牵挂,黎晓婷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患者家属遇到突发情况总是第一时间联系她,而黎晓婷也从未失约。3月初的一天晚上12点左右,刚准备睡觉的黎晓婷突然接到患儿明明家长的求助电话,患儿癫痫突然发作,全身抽搐不止,六神无主的家长只好联系黎晓婷。夜已深,但黎晓婷还是来到了明明家。经过急救,明明的情况稳定,黎晓婷凌晨2点多才回到家。第二天,黎晓婷依然如往常般上班。

“一开始家人都不理解,认为我不顾家,后来才慢慢转变。”忙于工作的黎晓婷觉得最愧对自己的女儿,为了多些时间给脑瘫孩子,她将10岁的女儿寄放在午托机构,晚上八九点才能接回家。黎晓婷与家人很少出去旅游,即使去旅游也不敢走太远,因为担心脑瘫孩子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她。

为脑瘫孩子建康复之家

黎晓婷将脑瘫患者及其家属当作亲人一般,提出“康复之家”的理念,立志为脑瘫孩子搭建一个“家”。两年前,来自贫苦家庭的脑瘫患儿松松来到脑瘫康复部。在学期末的家访中,黎晓婷在阳西一处泥砖瓦房中见到了松松的家人,也正是这次家访让她定下了建立“康复之家”的决心。

松松的家中有七口人,但只有松松的爸爸一个劳动力,家境贫困。黎晓婷临别前将身上仅有的200元递给了松松的爸爸。“松松一家人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是我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遇到的最困难的家庭,也正是这件事让我对推广‘康复之家’下定决心。”黎晓婷回到中心积极组织老师们在生活和物资上给予贫困患儿帮助。每逢周末、节假日,只要有时间黎晓婷便会买些食材、生活用品等到他们租住的地方探望。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脑瘫患儿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黎晓婷提出“送康复下乡”,利用节假日与同事一道去边远山区探访,给孩子们评估现阶段身体情况,综合孩子监护人的实际情况,给他们传授家庭康复技能。在采访中,黎晓婷说得最多的便是和脑瘫部的孩子们在一起让她感觉很幸福,她希望做家长强有力的支撑,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爱的港湾,让孩子们早日融入社会,而办公室里挂得满满的家长们送来的锦旗就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肯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