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东莞残疾人体育历史的人们

信息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2-09-27 字体: [大] [中] [小]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第14届残奥会英国伦敦的体育场上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东莞盲人运动员周国华和领跑员李杰登上领奖台接受田径女子T12级100米金牌领奖之际起,我的心同样激动,因为他们为中国、为广东、为东莞的残疾人争得了荣誉,改写了东莞残疾人体育历史。同时,我也渴望早日一睹残奥会冠军的风采。9月18日,冠军周国华、领跑员李杰、教练胡正观、“伯乐”罗锦辉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

冠军周国华印象:不怕训练“残酷”就想比赛拿冠军

周国华

上午,我急匆匆地走进周国华下榻的银城酒店。周国华与领跑员李杰正在房间里收拾行李,我一眼便认出了他俩,因为这几天他俩频频在报纸上、电视里、网站上出现。初见,我真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刚刚获得伦敦第14届残奥会田径女子T12级100米项目比赛时,并以12秒05的成绩打破世界记录,力压群雄,一举夺金,还在田径女子T12级200米比赛中,以24秒66的成绩,夺得一枚银牌的东莞盲人运动员周国华?

我握着周国华的手,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周国华看上去身体有些瘦弱,穿着蓝花白底的连衣裙,衬着她高挑的身材,显得十分得体。说话轻声细语,留着运动头,十分精神,咋一看她与健全人无异。与我握手时她眼睛也看着我,仔细端详后我才发现她的眼睛是和常人不太一样,没有那种充满青春活力的光感。

是的,她就是残奥冠军,“飞人”周国华。瞬间,她改变了我对残奥冠军的想象。

“祝贺你为中国,为东莞争了光!”我说。她只是笑了笑。

“我小时候,也就是一周岁后,爸爸妈妈发现我抓东西老是抓不到,就怀疑起我的眼睛是不是有问题。后经医生诊断,眼睛真的有毛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仅有0.6左右。我小,没什么痛苦的感觉,可爸爸妈妈着急啊!整天为了我的眼睛发愁,为我的今后生活道路发愁。上幼儿园呀,上学呀,工作呀,成家呀……他们带我四处求医,也无好转。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视力越来越差,上小学时老师把我安排在第一排,还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上初中时,视力更差,写字也看不清了,而医生更断言:这种病治不好!”

说起这些痛苦的往事,她却平平淡淡,并不像别的女孩一说起自己的不幸,往往会流泪。此时此刻,我在她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了一种毅力,一种坚强。

周国华确实坚强,她的视力差,但上小学时就坚持锻炼,曾在学校的田径比赛时获得过名次。在赴伦敦第14届残奥会之前,她曾夺得2011年10月的全国第8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女子T12级100米第一名;田径女子T12级200米第二名;田径女子T12级400米第二名。在2012年5月克罗地亚残疾人田径公开赛中夺得田径女子T12级100米第一名;田径女子T12级200米第一名。这一枚枚闪闪发光的金牌更激励她要为国争光,为东莞争光,为残疾人兄弟姐妹争光!

然而,这一枚枚金牌的背后又留下了她的多少汗水、艰辛、拼搏?可她却说“不管训练多苦多累,我没哭过!”“我挺顺的!”

这位1990年10月出生的蒙古族姑娘,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和弟弟,在家里的孩子中,她当然是个“宝贝”,爸爸妈妈十分疼爱她。在平时的训练中,特别是进入国家队的训练时更是“残酷”。要与领跑员配合得好,更要跑得快,用她的话说:“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毕竟她眼睛看不到,必须靠领跑员带动、起步、直线跑、拐弯跑,都要步调一致。练啊,练啊!汗水流了多少,无法计算;跑了多少里路无法计算,她就知道每天要跑二三个小时,一场下来,身子就像散了架,太累了!她偶尔向爸爸妈妈透露一点苦,电话那头就会传来妈妈疼爱女儿的声音,“不行就回来吧!”但周国华始终没有退缩,她知道,一个人只要怀抱理想和自信,大致都能获得成功。成功是通过克服一个个困难而获得的,做事情,如果没有恒心,任何事情也都做不成功的。她认真体会教练的指导,细心揣摩着怎样与领跑员配合:一次次,一回回,失败了从头来。功夫不怕有心人,她与领跑员李杰配合起来越来越默契,成绩越来越好。她说在伦敦第14届残奥会田径女子比赛时要经过预赛、复赛、决赛,而她在预赛时田径女子T12级100米时达到11秒91的好成绩;复赛时是12秒11;决赛时是12秒05,终于夺得田径女子T12级100米的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我平时很依赖李杰,我们除了洗澡、睡觉,其他时间都在一起,他是我的大哥哥。”她说。听到这里,我更加佩服眼前看似瘦弱单薄而内心充满坚毅、自信,爽快的蒙古族姑娘周国华。

“你获得田径女子T12级100米的残奥冠军之时有没有给爸爸妈妈及时打个电话报喜?” 我问。“当时站在领奖台上心情很激动。我想第一项比赛完了,一定要稳住情绪,直到全部项目比赛完了我才告诉家里的。”从谈话中,我认定周国华是一个很成熟的运动员了!

“你平时除了喜欢田径,还有什么爱好吗?”我问。“有啊,上网看书,聊天,听听音乐……还有逛街,”一说到上网看书,我立刻追根问底:“你喜欢看什么书?怎样看书?喜欢听些什么音乐?……”周国华稍微想了想便说:“比较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什么帝王将相之类,还有外国的小说《飘》都看过。音乐比较喜欢听一些怀旧的歌曲……”

“你今后还有什么计划吗?”“我还要完成我的学业,我现在上大二,学习针灸推拿专业。学校也很支持和谅解我。当然,我很想参加下一届在巴西里约举行的残奥会。”我鼓励她,你现在这么年轻,残奥会4年一届,只要好好努力,定会梦想成真的!

“给你照个相好吗?我们《东莞残疾人》杂志想出一期特刊,要专门报道一下你们的事迹。因为你为东莞残疾人体育事业做出了出贡献。”她又腼腆地一笑,说:“我去换件衣服。”说完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很快换上了运动服。摄影的同事左一张,右一张拍了很多张,她都是十分地配合。

午饭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让周国华给《东莞残疾人》杂志的读者写几个字,我话音刚落,她便爽快地答应了,并补充说:“我的视力差,平时都是用电脑写东西,写不好……”我急忙拿出笔记本和签字笔来,她用手摸着本子和笔,眼睛几乎贴在本子上,手握着笔,一笔一划地写着。她边写边说,你这个本子纸是黄色的,如果纸是白色的我会写得好一点。笔要是彩色笔可能会好一些。我瞅了瞅,周围的朋友没有带白纸笔记本和彩色笔的,她仍愉快地写下“祝《东莞残疾人》杂志读者快乐!”

领跑员李杰印象:除了领跑,还有当“贴身保镖”

李杰

我曾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领跑员李杰带领盲人女运动员周国华比赛夺冠领奖的照片、镜头。初步印象他高高的个头,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当我见到他时,我惊叹!嗬,真够帅气、阳刚,充满青春的活力,真像个运动健将。

当李杰知道我的来意后,谦虚地说:“你先给周国华谈吧!我一会再说。”他说这话的言下之意,周国华是残奥冠军,我只是她的领跑员。其实李杰在我心目中,同样也是冠军,不是配角,一样伟大,令人敬佩!

其实,刚开始李杰当周国华的领跑员时,周国华的成绩很不理想。“当时我辞去了赣州一所重点中学体育老师的工作,专心做领跑员的。”家人和单位领导都极力反对李杰辞职,“他们认为我这么做不一定有回报,但我认为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不过当时也没想过会有今天的成绩,只是觉得即便没有回报,也无怨无悔。”李杰说。当我听到他说这一席话时,心中更加敬佩这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什么是奉献精神?帮助他人成功一项事业,自己所得回报远远不如受助的人,这就是奉献精神!什么是爱心?他像大哥哥一样帮助一位盲姑娘成功地登上残奥会冠军的领奖台,这就是爱心。

此刻,莎士比亚的名言浮现在我的脑海:“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穆罕默德名言也在脑海里萦绕:“一个人的真正财富,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对其同伴及朋友们所作的好事。”

李杰1987年出生在体育世家,他是江西人,曾在江西赣州三中教体育,在读研究生。他从小就爱好体育,曾获得江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两届田径冠军,圈内人称他是个体育的“好苗子”。

“你是怎样当上周国华的领跑员的呢?”我带着这个问题追问他。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当时我们在青岛训练认识,是教练胡正观极力推荐。胡教练认为我与周国华的素质很契合,从去年1月起,我们俩人‘配了对’,从此,我和周国华一起训练,参加比赛。”从年龄上李杰比周国华大,个头又高,体力又强,不仅是周国华的领跑员,也成了她生活中的“大哥哥”,甚至是“贴身保镖”。打饭、聊心事、甚至上街,李杰也必须“陪着”,“因为我是她的领跑员,必须保证她的安全,形影不离。”李杰说着还开起玩笑:“我们俩除了洗澡、睡觉,其他时间都在一起。”

看得出来,他俩在训练场上,比赛场上是配合比较默契的一对,不然怎么能步调一致,奋发向前冲啊!

采访中,我对他俩步调一致的配合感到新奇,问他有什么“诀窍”,李杰与周国华说得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除此之外,那就是发明了一个“引跑环”。说罢,他示意周国华到房间取来“引跑环”。我接过一个似乎有点脏的、不起眼的“引跑环”,定神细看,不软不硬,环上裹着白布,布上有些污浊,肯定也有不少汗水,从脏的程度看它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我看罢,周国华就与我示范起来,李杰在一旁看着笑起来。李杰说,不要小看这个环,它既不能硬,也不能软。国际比赛对引跑绳有不能超过50公分,不能有弹性,不能是橡胶的外,就没有更苛刻的要求。于是,我们就发明了这个东西。它真的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再次打量着这个有功之臣——引跑环。

李杰说,除此之外,领跑员的技术要比运动员强些,跑得要比运动员快些,否则就不能配合运动员。据说,李杰这个项目自己的成绩是10秒05以内。是的,在电视上我看到他俩训练、比赛的画面也印证了李杰所说。此刻,周国华插话:“在拐弯时,我的身子有点向李杰身上倾斜他还能正常地带领我向前冲。平时我很依赖李杰……”照规则,领跑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0.5米,领跑员可以用手抓住运动员的手前进,但一旦领跑员的速度加快,而运动员的速度较慢的话,两人之间的距离很容易超过0.5米,那样就容易犯规。所以,领跑员和运动员之间又要用一根绳子系着。

我试着问李杰,周国华在残奥会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知名度高于领跑员,你有没有想法?他很爽快地说,一点想法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是她也相当于是替他完成了他未完成的心愿,因为他之前当短跑运动员时,从未登上过这么高的领奖台,他也是很高兴的。

内行的人都会知道,领跑员在训练,比赛场上付出的要比运动员要多得多。因此,李杰被圈内人赞誉为“世界上最牛的领跑员!”

其实,领跑员李杰在平时生活上真像“大哥哥”一样帮助“小妹妹”周国华,而周国华很习惯地一出门就自然而然地挽着李杰的胳膊,吃饭总在他身旁。细心的李杰不时照顾“小妹妹”周国华。那天我们一起吃午餐,李杰不停地给周国华夹菜,倒茶。吃螃蟹时,李杰拿过夹子让她夹破螃蟹腿的外壳,吃里面的肉,真是无微不至,令人称赞这位“大哥哥”领跑员。

当我问起今后的打算时,李杰有点遗憾,“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自己不会一直当周国华的领跑员,而我又辞掉了原来的工作,以后会再选一份工作安顿下来。领跑员太累了,比运动员还累……”不过李杰也明白:“自己与周国华形成了默契,突然换了一个领跑员的话,她很难一下子达到这个成绩,这必然会对周国华的成绩有影响,还是要有一个过渡期吧。”听到这里,我望着这一对情似兄妹的残奥会冠军,心中确既高兴,但也有遗憾和伤感!

教练胡正观印象:教练既要当教练又要当爹

胡正观

初次见胡正观教练是在银城酒店的客房,我采访完周国华和李杰之后。进胡教练房后见他坐在椅子上正与东莞市残联体育部主任罗锦辉聊天,胡教练夫人给我开门让座后我们就聊起来。胡教练微胖,1.82米个头,身板结实,看似随意,但具备教练的气度。他也是江西人,与李杰家很熟。

他说了一句“我们是铁三角”,这句话促使我急忙掏出采访本记了下来,顺着话题又追问了下去,方知他与李杰、周国华、罗锦辉的关系。

他与运动员相处融洽,受人称赞。他的“爱徒”,女运动员张莉说:“胡教练外出比赛既当教练又当爹”。他有不少“爱徒”都曾夺得全省、全国、亚洲的冠军。

当我问起胡教练的个人经历时,他谦虚又推迟地说,你到百度搜索一下吧!他倒很直爽地不停地说起他的“爱徒”周国华、李杰,还有“伯乐”罗锦辉。

 “一开始,东莞市残联负责体育工作的罗锦辉主任专程去广州找我,把周国华推荐给我的。” 胡教练坦言,第一眼见到周国华并没有感觉“眼前一亮”。因为,那时的周国华人太瘦弱了。但是,周国华身上有股“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这股精神,打动了胡教练。“身体状况可以通过专业训练调整,但是精神很难。”胡教练说。

训练中,周国华这股子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对运动员来说,高强度的训练是家常便饭。往往训练量较大时,很多运动员跑到终点,就躺在跑道上,根本动不了,“可她不会,她还是爬起来,坚持训练。”胡教练又说。

无论多累,周国华从来都是严格执行训练计划,不打一丝折扣。而且,周国华特别会思考,也喜欢思考。

胡教练说:“东莞残联信任我,我要全心全意把这件事做好。”在训练中,他严格要求运动员和领跑员,教他们怎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胡正观教练的眼中,平时的周国华很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自己也去学习盲文,学习成绩很棒。

从去年过完年开始,胡教练给周国华找了个好“伙伴”——领跑员李杰。

之所以千里寻他,是因为李杰拥有良好的短跑技术,动作又非常扎实。“李杰的个人成绩也非常棒,是江西省大运会男子100米跑的冠军。” 胡教练说。

残奥会夺冠后,周国华的路还很长,离她的潜力还有差距,力争把她的基础打扎实一点,牢固一些,接下来进行很平常的训练。她得备战明年的世锦赛,未来,还有2016年的巴西里约的残奥会等着她。

作为残奥会冠军周国华和李杰的教练,胡教练看到自己的“爱徒”取得辉煌的成绩,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同时,胡教练是个谦虚的人,虽然很少谈及自己,我还是“挖”到了有关他的“新闻”。胡教练1968年出生,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田径全国高级教练员。胡正观在1985年7月就曾获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五项全能冠军;1986年又获得第3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五项全能冠军,并打破全国中学生最高纪录。他还获得国家田径一级裁判员资格。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田径教练。1994年9月,他作为中国残疾人田径队教练参加了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所带队获11枚金牌,其获优秀教练员称号,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99年10月至今,他作为山东省青岛市政府人才引进,在青岛市优秀运动队担任田径教练工作,由于他成绩突出,2009年荣立二等功;2010年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与此同时,他注重田径运动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曾发表了《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早期训练的若干问题》,《对标枪项目的再认识》,《我国女子标枪路在何方》等近10篇论文。

胡教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教练就是“幕后冠军”,更应尊敬!

“伯乐”罗锦辉印象:能为东莞多拿冠军甘当“跑腿的”

罗锦辉

称东莞市残联体育部主任罗锦辉为“伯乐”恰为其分,我们认识三年之久,不管他在哪个单位工作,见面谈话时,他常常谈到残疾人体育。这次周国华获得伦敦第14届残奥会田径女子T12级100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那天一大早,他便来到编辑部,在门口就大声说:“於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周国华夺得残奥会冠军了!”听后我也为此高兴,并嘱咐他:“他们回来时别忘了告诉我,我要去采访。”

此时此刻,我发现罗主任的眼睛里布满了红红的血丝,他说:“我昨晚一宿没睡,等到凌晨三点多才看到周国华与李杰出场比赛,我一直看完,一点都不困。周国华比赛完,胡教练打电话告诉我成绩,得知周国华夺冠了,我非常激动,非常开心!”

罗锦辉就是这样一个执着、敬业的人。

昔日他四处物色残疾人“体育苗子”的身影又在我脑海里浮现。一次,大热的天,他拉我与他一起到镇里选残疾人“体育苗子”,几十名残疾人汇集在一起,我看不出来谁适合搞体育,他却指着几个残疾人说这个适合搞田径,这个适合搞游泳,这个适合打排球……他一个镇一个镇地去物色。

物色好“体育苗子”又要组织训练,参加比赛,一些吃喝拉撒的琐事他都亲力亲为。正因为他敬业,这几年,东莞市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不凡的成绩:

在2010年第6届全省残运会上,东莞市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获58金55银23铜,奖牌榜、总分榜居全省地级市第三,12名残疾人运动员打破20项全省残运会记录。在2011年第8届全国残运会上东莞市残疾人运动员获15块金牌,10块银牌,1块铜牌。2011年东莞市残联获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称号,同时,罗锦辉荣获先进个人称号。这一块块奖杯、金牌都凝聚罗锦辉的一片心血。

因为罗锦辉是体育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对体育很内行,很投入,很敬业。这次周国华也是罗锦辉发现的。2009年周国华来到众康盲人按摩中心工作,工作没几天,被罗锦辉无意中发现了。他认为周国华“条件不错”,于是就找到教练,推荐她,周国华入选市残联田径队后训练成绩直线上升,没几天,恰逢省残联体育队下来挑人,这样,周国华就进了省队训练。罗锦辉认为,周国华年纪轻,潜力大,又极力向国家队推荐。周国华终于代表中国参加了伦敦第14届残奥会而夺得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我佩服罗锦辉“慧眼识才,佩服他“敬业务实”,佩服他“甘当伯乐”,佩服他对残疾人运动员“关怀备至”。

采访他时,他说:“我爱体育,但这一行也太累了……!”我调侃地说:“你有这个特长,累点有成果,也应该高兴啊!”我激励他:“你担任体育部主任期间,东莞的残疾人体育工作达到顶峰,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成绩,你应该高兴呀!”他却谦虚地说:“高兴是高兴,成绩应该归功于市委市政府重视,市残联理事会领导倾心投入,历届残联领导重视残疾人体育打下了好的基础,我只是个‘跑腿的’。”我们聊着聊着,他的电话响了,便急匆匆告辞,说要欢送残奥冠军。

采访完周国华、李杰、胡正观、罗锦辉,我合上采访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想:不论从事哪种职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对这项职业感兴趣。有好的精神,则有大事业。这些看似平凡的人,他们凭着一颗争光、拼搏的勇气和敬业精神,改写了东莞残疾人体育的历史,完成了一件“里程碑”的大事,无疑是成功的,是值得祝贺和颂扬的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