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书行者陈莹雅:把“无常”写成作品,用0.02的视力探索光明人生

信息来源:广东新闻广播 时间:2023-05-21 字体: [大] [中] [小]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一年前,全国首家省级盲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落户广州,成为视障人士就业创业的“摇篮”。热爱书法的梅州姑娘陈莹雅正是在这里成为一名专业咖啡师,开始了追梦之旅,用0.02的视力探索属于她的光明人生。  文章配图

  电子秤和手机放在右手边,马克杯、拉花缸摆到左侧……在做一杯咖啡之前,陈莹雅把所有要用到的工具逐一放到往常的位置。随后,她把眼睛贴到手机屏幕上,用软件连接上电子秤,一边听着手机报出的克数,一边调整着咖啡豆的用量。“从这个距离我看不到屏幕上的数字,要凑得很近才能看清,所以我就会让手机把克数报给我听。”  文章配图

  在等待咖啡煮好的时间里,陈莹雅将牛奶倒进拉花缸,熟练地用毛巾包裹着蒸汽管,调整喷头,打出绵密的奶泡。到了关键的拉花环节,她仅仅凭着手上的感觉就一气呵成地拉出清晰的纹路来。

  如果是视力健全的学徒,从入门到完全掌握这个技巧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而对于视力仅有0.02的陈莹雅来说,这意味着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无数次失败和手上一个个烫伤的疤痕。“打奶泡、拉花都学了很久,特别是拉花,基本上都是凭感觉去操作。”她笑着说,“翻车了无数次,刚开始学的时候,奶泡全部都沉到咖啡液底下去了。”  文章配图

  虽然经历无数“翻车”,她却并不觉得辛苦。因为这份咖啡师的工作让她在广州扎了根,有更多底气去追求书法上的梦想。

  陈莹雅是一位梅州姑娘,由于患有罕见病视神经脊髓炎,2014年,本该准备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她病情复发而导致视力障碍,右眼完全失明,而左眼只剩下微弱的视力。在黑暗中,支撑她重新回到阳光下的是朋友无条件的支持,以及对书法深深的热爱,“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很喜欢写字,书法可以说一直是我的‘灵魂伴侣’吧。刚开始发现视力受损的时候,其实是没想过要继续写下去了,因为觉得自己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了,就想把我的字帖、毛笔都送给朋友,是一个好朋友建议我先不要送人,再尝试一下。”

文章配图

  在朋友的鼓励下,陈莹雅重新捡起了书法这项爱好,这对她来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练字的时候,她往往要俯身贴到桌前,时不时用手机拍照、放大来确认字形;练习时间超过15分钟,就必须暂停让眼睛休息一会儿。但即使是这样,她也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笔。

  “当时一点都不感觉枯燥,反而不能很长时间练字这件事让我觉得很‘郁闷’。我特别喜欢书法,还是很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陈莹雅说,“以前我最喜欢的是柳公权的柳体,学的也是柳体,但因为写楷书很注重细节,要求精力非常集中,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很难做到,所以我就买来王羲之的行书字帖临摹,从《兰亭序》开始自学。”  文章配图

  写不了楷书就学行书,没办法用小字落款就换印章代替……她的一幅幅字就是这样熬出来、磨出来的。毕业后,陈莹雅了解到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链接社会资源,为视力障碍者开设了咖啡师培训,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课程结束后,机构又为她链接资源,找到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在去年的“全国助残日”,由融爱引入的“啡标咖啡促融空间”入驻全国首家省级盲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她也在这里实现了生活与追梦两者兼顾。今年3月,她又来到逢源街道就业驿站实践基地的促融空间咖啡厅工作,客人比以前更多了,她的拉花技巧和书法作品也有了新粉丝。  文章配图

  在新店的这些日子里,陈莹雅更加忙碌了,但每逢休息日,她还是会抽出时间参加公益活动。“一些关注罕见病的机构、群体会邀请我去跟病友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我觉得,生活还是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我也希望他们不要放弃自己,有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实现它。”  文章配图

  啡标咖啡促融空间

  今年的“全国助残日”前,陈莹雅的书法作品在广州市残疾人书法作品展展出,她离自己的梦想又更近了一步。陈莹雅还开了一个视频号,名字叫“视障书行者”,意思是“永远行走在书法的道路上”。她不喜欢写“天道酬勤”“上善若水”,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来自她对人生的感悟。

文章配图

  “这一幅写的是‘无常’,人生无常对吧?我就把它写成一幅作品,这个‘无’字我用了草书和行书相结合的写法。”陈莹雅展示着自己的作品集,翻过《无常》,下一幅作品上写的也是两个字——“‘守心’‘守住那片初心’,就像我想坚持书法梦想一样,守住我自己的初心,向梦想前进。”  文章配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