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残疾预防行动?广州明确这些硬指标

信息来源:南方+ 时间:2023-02-21 字体: [大] [中] [小]

  2月20日,广州市政府官网公布《广州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等目标。

  

 

  《行动计划》明确了广州“十四五”时期残疾预防工作的工作目标、主要指标、主要行动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25年,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社会残疾预防素养明显提升,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

  根据《行动计划》,广州将实施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疾病致残防控行动、伤害致残防控行动、康复服务促进行动五大主要行动,共23项工作任务和25项主要指标,包括到2025年,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85%,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8%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明确将针对重点人群、主要致残因素,建立“残疾预防和康复资源库”,适时发布残疾预防核心知识。

  在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中,广州将全面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新生儿听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筛查病种范围。

  在康复服务促进行动中,《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康复门诊,社区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的目标。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将继续开展广州市残疾预防及综合干预试点工作,探索残疾预防和综合干预工作模式,推进各类残疾预防工作常态化管理。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组织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水平。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加快普及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和自助公共服务设备无障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