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呼吸的音乐》:把“一家人的事”变为“很多人的事”

信息来源:南方网 时间:2023-02-03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表彰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的决定》。公益题材电影《呼吸的音乐》获得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电影是在中国残联指导下,由广东省残联、东莞市残联联合广东多多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讲述了独居在家的退休教师丁建军,与新搬过来的孤独症儿童刘鹏经过几次偶然相逢,从相知相识,到相亲相爱,一老一少相互温暖,照亮彼此内心最隐秘角落的故事。主创团队表示,希望本片能唤醒更多人关注孤独症患者和空巢老人,把“一家人的事”变为“很多人的事”。

  打开心灵的枷锁

  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电影主角之一刘鹏,是一名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简称,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主要特征的发育性障碍性疾病。据统计,中国孤独症人数超过1000万,14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超过200万。养育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家长通常要付出多于普通家庭数倍的精力和心血。电影《呼吸的音乐》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形式,展现孤独症患者的外在症状,关注孤独症家庭面临的诸多困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电影中的老丁通过多番努力,终于让刘鹏在一所普通小学和健全儿童一起学习,这正是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和融合教育理念的体现。



  据了解,目前,广东佛山、东莞已依托优质幼儿园建成一批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园。同时,广东省已支持普通高中、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残疾考生,全省已有11个地级以上市的大部分县(市、区)实现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如今,越来越多身在普通学校里的孩子有特殊教育需求,普通学校转型成为融合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转型为资源中心将是融合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和健全孩子一样,会主动爱人,也渴望被爱。电影中,刘鹏几乎从不讲话,老丁无法通过言语和他直接沟通。某个深夜,独自在家的刘鹏在屋里拍打足球,老人则用晾衣杆敲打天花板回应,二人在单节拍的敲击中传递意图而结下缘分。此后,老丁和刘鹏为理解彼此的想法,不断观察对方的神态、动作,在呼吸流淌的点滴相处中,两颗心逐渐靠近。多多影视的制片人姜凯表示,这就是影片名《呼吸的音乐》的由来。

  治愈孤独的灵魂

  需要家人多点理解

  全国老龄协会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在2016年人数已突破1亿。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进一步增加。

  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空巢老人”,老丁的儿女和他在一个城市生活,也会时不时看望他,影片关注的“空巢”更多指的是老人心灵上的空虚。从老丁身上,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当老丁提出想去养老院帮助更多的老人时,儿女表现出不解。在儿女看来,将父亲送到养老院是不孝,自己在单位也会面上无光。这里反映出老人与子女的认知差异:子女觉得父母需要享受退休生活,但那并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正如《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所说,“我们忘了他们是会老,会生病,会孤独的。不是物质上,没有给他们回馈,而是在心灵深处,我们已经开始疏远。”



  爱凑热闹的老丁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后又丢掉了图书馆社工的工作,没人理解他内心的孤独,他似乎已找不到生活方向,直到刘鹏走进他的生活。



  老丁两次为刘鹏吹奏的口琴曲,都是已故老伴最爱的曲调,传递出老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姜凯表示,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失去了“存在感”。影片中的老丁也是这样的人:工作时把读者看过的书仔仔细细擦干净,回家打扫卫生也一丝不苟。电影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是点睛之笔:当老丁和刘鹏产生情谊后,为赶时间送刘鹏上学,他居然任由一只拖鞋在他出门后掉了下来。这一刻,老丁的精神世界已经被小刘鹏治愈。

  背后的故事

  问:电影创作中遇到什么困难?

  答:主要是拍摄的场景的选取。电影背景原先设定在2000年左右北京,后由于多方面原因,最后改在深圳龙华区拍摄。然而龙华区许多可拍的场景较为繁忙,人流量大,经广东省残联和东莞市残联以及深圳市残联的协调支持,我们才能顺利按时完成拍摄。

  问:拍摄过程中,演员对剧本和剧情有无相关探讨?

  答:拍摄中与演员探讨的主要是对孤独症患者的认知。我们在拍摄前组织了所有演职人员前往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参观研讨,提升对孤独症患者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影片中的康复中心医生是由真正的医生演绎。他们对专业术语、对病人态度的把握十分真实,这是普通演员所不能比的。多亏他们的参与,让我们的影片更为完整。(赵晓健 王雨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