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康复实验学校新校区揭牌,可容纳330名学生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22-09-14 字体: [大] [中] [小]

  9月13日,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广州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研究中心)新校区正式揭牌。据悉,新校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马洞村,建筑用地面积近13万平方米,可容纳330名学生。该校区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高广州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特殊教育资源供给。

  康教结合

  帮助学生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据了解,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创办于2002年11月,主要开展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研究和康教结合工作,并承担学前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教育服务,负责适龄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及脑性瘫痪学生职业高中教育。

  “目前,我们开设九年义务教育共18个班,面向脑瘫学生的职业高中行政事务助理专业3个班、面向智力障碍学生的西餐烹饪专业2个班(2021年9月起停招),学生总人数212人,其中小学111人、初中63人、职高38人,教职员工106人。”广州康复实验学校教务部主任陈瑜聪介绍道。

  记者走访新校区看到,该校区设有教学办公楼、小学和中学教学楼、学生和教工宿舍楼、饭堂等10栋建筑,教学楼内还有专门的康复训练室。“这是数字磨砂版,主要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展上肢功能训练,扩大关节活动度。”在OT训练室,该校康复部部长黄少昂一边向记者演示,一边解说道。他表示,脑瘫患儿普遍存在运动功能障碍,例如手的肌张力高,无法自如活动,需要借助器具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如前臂旋转训练、手臂拉伸训练等。“脑瘫患儿需要终身康复,如果长期不进行康复训练,会引起持续的肌肉紧张或骨关节的挛缩变形。”他说。

  因此,在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康复和教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课程中会有一定比例的康复课程,例如低年级会有康复相关的引导式教育,到高年级会更倾向于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作为特殊学校,学校也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课程。”陈瑜聪表示,每位新生在入学前,都会接受全面的个人评估,学校将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和教学计划。

  音乐培训

  让孩子们更多地融入社会

  在揭牌仪式上,一支由十余名脑瘫孩子组成的鼓号队表演了《红星闪闪》等曲目,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其中,坐在前排正中间演奏电子琴的学生名叫蔡仙佑,今年15岁,目前就读于广州康复实验学校职业高中一年级。

  6岁起,蔡仙佑便来到广州康复实验学校上学,至今已有9年。“我们刚从天河区龙口西路金鼎大厦的旧校区搬来新校区,感觉新校区更大、更宽阔,还有青草绿地,环境更美。”他说。

  蔡仙佑告诉记者,在学校里,他每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感觉自己的学习状态挺不错。“学校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老师会耐心为我解答学习上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我过得非常开心。”他说。生活中,有时出门坐轮椅行动不便,社会爱心人士也会伸出援手,令他非常感动。“现在,我更加敞开心扉,敢于和外界交流。”他说。

  在学校,蔡仙佑还加入了鼓号队,享受音乐的快乐。“我喜欢弹奏红歌,歌颂党和国家。我很荣幸生活在中国,红歌能给我以力量。”他还表示,他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特教英语老师,用学得的知识来回报社会。

  广州康复实验学校鼓乐队负责人何琦介绍,鼓号队每年都会在校内进行筛选,如果学生对音乐有兴趣、手部功能又能支持的话,就可以参加鼓号队的训练。目前该队一共有成员15名,演奏的乐器包括键盘、架子鼓、小鼓等。

  “我们演奏的乐曲都是经过创编和改良的,比如会将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改成八音符的,演奏起来更加平缓。”何琦说,乐器的选择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例如针对站位的孩子,乐器上会增加支柱,给演奏者支撑;针对精细动作发展不足的孩子,需要增加乐器的抓握面积,方便孩子使用。

  在另一位负责音乐教学的老师看来,鼓号队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音乐技能,同时也通过集体配合,提升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我们还会争取一些慈善演出的机会,让孩子们‘走出去’,能够更多地融入社会。”该老师说。

  陈瑜聪介绍,招生方面,学校每年会将招生简章发至各区教育局及残联,同时也会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发布。目前主要面向广州市户籍的适龄脑瘫患儿进行招生,符合条件的患儿可免费入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