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三届大湾区残障事业协同发展交流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举办。会上,东莞市残联和香港扶康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将进一步推动香港和内地残障事业的协同与合作。
本次交流会以残障服务创新路径与策略为核心议题,共有近80家机构、300余人参加,其中包括18家香港残障服务机构与4家来自澳门的有关机构。
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程凯在致辞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三地在残疾人事业领域交流不断深化。未来要进一步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形成多层次合作格局,促进残疾人事业与大湾区建设融合发展。
今年是交流会连续第三次在深圳大学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表示,深圳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残障研究机构,为粤港澳大湾区残障事业协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成立4年来,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在内的1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参与起草了5项国家、省、市有关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当代社会,残疾现象、残疾人问题和残疾人事业既重要、又复杂。”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关信平认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内地与港澳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者应该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广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学军指出,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5年由粤港澳共同承办,这是深入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残特奥会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社会各界应以举办残特奥会为契机,在更高起点、更大格局上促进内地与港澳在残疾人事业、文化体育事业、城市治理能力、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流。”陈学军表示。
在主旨发言环节,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陈海龙分享了推进大湾区残障事业协同发展的实践;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简称“平机会”)高级主任骆咏蓝和黎嘉雯对平机会处理残疾歧视投诉及调停的程序进行详细介绍;澳门特殊奥运会理事长施达明介绍了澳门特殊奥运会的组织网络,以及如何通过社会企业和社会服务处增进对残疾人的支援服务;启创社会服务总监、香港太平绅士、原中山大学教授罗观翠基于启创在大湾区广州、佛山和中山等地的实践案例,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残障儿童服务的创新经验和建议。
深圳大学相关研究中心(基地)执行主任周林刚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轮500家残障服务机构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对残障社会组织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指出残障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既离不开自身内在要素,更离不开党委、政府、残联、企业等多元化的赋能生态系统,并提出了残障社会组织的五大创新路径,包括理念创新与目标转型,制度机制创新,资源赋能机制的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以及技术驱动的创新。
本届交流会为期两天,共设置了七场平行分论坛,围绕使用者参与视角下的康复服务,学前融合教育,科技助残与辅具产业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及评价体系构建,残障人士的职业康复、就业和创业,成年障碍者的居家、托养和社区支持,以及就业培训如何赋能残疾人发展等多项重要提议开展建设性的研讨对话。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残障社会组织代表、学者、和粤九市残联的代表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合作经验、机遇和挑战,城市无障碍指数研发,特殊目的慈善信托设置等议题展开了三场闭门研讨会。
扫一扫,关注广东残联微信